2024-06-24 20:27
來源:康養中國
當下,人們在遭遇頑疾困擾時,非要長途求醫的情況,通常都是去北京、上海等地的全國一流醫院。然而,20××年,一位×姓中年女性,為了解決糖尿病引起的內分泌紊亂,卻從杭州乘坐飛機向西跨越4000公里,到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中亞南路衛生服務站看一位中醫。
這位守望在天山下的“老中醫”,便是中亞南路衛生服務站的負責人石巖,三甲醫院出身,卻扎根在基層的糖尿病治療領域的專家。出于尊稱道一聲“老中醫”尚可,要真說是老,他可不服,1963年出身的石巖今年剛忙60歲,在他看來,“作為一名中醫,這正是厚積薄發,全力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的年紀”。
在石巖家,父兄子女幾乎全都是醫生,但年少時期的石巖一心只想當一名老師。“那時還在老家,甘肅平涼。因為父親是醫生,我從小在醫院生活,看到父輩們半夜三四點就要爬起來,頂著寒風下基層,或者趕著毛驢去山上采藥,實在是覺得做醫生太辛苦了!”而命運卻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據石巖回憶,“當時我報的是西北師范大學,結果說師范滿了,你父親是醫生,你就學醫去吧。”石巖毅然接受命運的安排,選擇了蘭州中醫學院。
在通往醫學堂奧的探索之路上,石巖不僅獲得了深厚的醫學知識,更是一洗“畏難怕吃苦”稚氣,養成了開拓進取的精神品質和勇于獻身的家國情懷。學成歸來的石巖,雖然順利分到地區醫院上班,并獲得進入蘭州中醫醫院的機會,但是一聽到國家的支邊號召,他心中的熱血旋即被點燃。1983年底,來自全國各地的有志青年、支邊人才在蘭州中轉,熙熙攘攘數百人,一撥去西藏,一撥去新疆。“我現在依稀記得到達烏魯木齊西站的場景,從綠皮火車下來,抬眼漫天大雪,真是如古詩所講,‘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石巖不禁感慨,那是他跟烏魯木齊的第一次見面,“這一見就是一輩子。”
隨后,石巖被分配到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并師從糖尿病專家許公平深造。2003年,正值不惑之年的石巖毅然辭職,帶著在三甲醫院積累的十多年豐厚經驗,開始扎根基層、獨立行醫之路,并在不斷的精進下,將中醫治療糖尿病發展成了中亞南路衛生服務站的一大特色。目前,石巖帶領的中亞南路衛生服務站團隊擁有主治醫師3名,副主任2名,中醫3個名,加上護士等總共11人,內外婦兒科、檢驗科等一應俱全。
2010年,中亞南路衛生服務站接待了一名一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每天都需要打胰島素,糖化指標一度居高不下,出現了循環衰竭、酮酸中毒現象,病情非常危急。了解到這個情況后,石巖連續熬了幾個通宵看了病人所有的病例,在分析了病人的病源表現和并發癥指標后,決定對她進行初步干預治療,同時以自己經驗以及家傳驗方、干針等治療方法做輔助。經過3個療程的治療,患者的糖化值逐漸降低恢復到正常范圍,胰島素用量從每天最高100單位降到20單位,各種并發癥也出現明顯好轉。這次膽大心細的嘗試讓石巖對糖尿病治療總結出了更多的寶貴經驗和中醫方案。
從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專家到烏魯木齊第一家民營醫院新興醫院院長,再到現在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負責人,盡管石巖的身份在變,但那顆濟世救民的初心和弘揚中醫國粹的情懷卻絲毫不改,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用行動傳承著父輩的衣缽,弘揚著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因成就顯著,貢獻突出,他曾先后多次榮獲先進工作者、中醫藥事業奉獻者等榮譽稱號。
石巖,1963年5月出生于甘肅平涼一個中醫世家。1980年,年僅17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蘭州中醫學院就讀中醫專業。1983年9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馳援邊疆,進入新疆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工作,其間師從糖尿病專家許公平,1992年11月評為中級職稱,主治醫師。1999至2002年擔任烏魯木齊市中醫院京都分院院長,2003年成立烏魯木齊第一家民營醫院新興醫院,2004年第一家民營醫院轉為新疆第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8年成立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家衛生服務站至今。
責任編輯:王馨